德格印经院  

地址: 德格县更庆镇欧普龙沟口

電話:

上傳:佛教精舍

無星商戶 0 | 已有 0 條評論

普通家舍

加入收藏     認領

更多»

圖片

簡介

   “德格印经院”又称“德格巴宫”(Tib. Dege Parkhang),意思是印经版的房子。它位于德格县更庆镇欧普龙沟口,全名“西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该院于1729年(清雍正七年)由德格家族第十二代土司兼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至今已有270年的历史。
  德格印经院的管理对于印版、设备和技术工匠的要求十分严格。各种印版雕刻完毕,必须经院长验收合格后,才能分类存放于藏版架上。平时印版出库入库均需履行登记、签名等手续,存放时轻拿轻放。每年印刷结束时,须将印版清洗干净,然后涂上酥油才准入库。全体人员都必须爱护印版和各种设备,如发生故意损坏者,由院长或土司予以制裁。同时还制定了印经院的防火、防潮、防虫等规章制度。
      每年印刷时间,一般是从藏历3月15日开始,至9月20日止。每年印刷经典、文献均有一定的限制,如《甘珠尔》只能印25套,《丹珠尔》20套,其余经典、文献印量控制在十余套左右、印刷原料多为就采制,土司辖区内有近百家固定造纸户,每个造纸户每年均应按例上缴用纸。印版胚板、墨及其他原料仍以支差敛赋的办法在辖区内征集。
      德格印经院从传统的藏式建筑到经架上的重重叠叠摆放的木刻印版乃至精美的壁画、雕塑等,都是珍贵的文物。在当今世界上,完整保存二十七万余块的印版,是绝无仅有的。应当说,德格印经院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
     木刻印版是德格印经院文物的主体部分,据1979年底清理统计,藏版总数为228814块,其中藏文文献印版228438块,画版376块。此后,德格印经院陆续在民间征集了1178块印版,补刻印版43599块,截止1999年3月25日止,印版总藏量为273591块。
  印刷用纸由藏地一种富纤维、带毒性的草根皮特制,纸色微黄,吸水性强,柔韧性好,而且防虫蛀、鼠不咬,久藏不坏;用墨方面,重要经典一律用朱砂印刷,其余一般经书选用上等松烟。印版就更不要说啦!德格印经院的每一块印版都来之不易,从选材到印刷都有一套繁琐、严格的操作规程。当地藏民秋后上山砍伐刚落叶的红叶枫木,精选顺直无疤的木材,顺木纹截为长110厘米、宽70厘米的画版和长宽分别为66-70厘米、11-18厘米的书版,厚3厘米,顶端留10厘米长的手柄以方便印刷。德格印经院既是印刷厂更是出版社,所有经书都要经名家精心整理反复校刊。雕刻人员根据技艺精湛的书法家,写在纸模上的文字进行雕刻。通常情况下,技艺娴熟的工匠每天只能完成一块印版的单面刻制工作,而10天左右,才能完成一幅画版的单面雕刻。比如有213卷129024页的《大藏经》之《丹珠尔》,印版达64512块,前后花了100余名书法家和500名雕刻巧匠5年时间,才算大功告成。

印版制作。印版制作程序大致可分为材料加工、书写和刻制三道工序。德格印经院印版材料选用德格、白玉、江达等县盛产的红桦木。每年秋季,差民便上山砍树,并按所需尺寸锯成节,再劈或锯成4-5厘米厚的板材,就地架码用微火熏干。熏干后运回家,放至高粪堆(或池)中沤制。待到次年三四月,将其取出用水煮,煮后再烘干,推光刨平,成为印版胚板,送至印经院,经验收合格后入库。
      胚版书写。先由藏文书写员严格按照著名书法究波雨赤和绒波娃所著《藏文书法标准四十条》和印版尺寸、内容进行书写。印版的书写一般为两种方法,一种是直写法,即由书写员直接写在胚板上;另一种是间接法,即由书写员在薄型纸上书写,然后用清浆糊反贴在胚板上。待书写纸干到一定程度,字迹和图案渗入胚板后,再用清水浸湿,取掉书写样纸。无论用哪种方法书写,都必须经过严格检查核对无误后,方能允许进入刻制工序。
     刻板。为了保证刻深、刻准、刻好,规定刻工每天只能刻一寸版面。版子初刻出来,将成批的刻版放油锅中熬制、浸泡。一天后取出,用一种名叫“苏巴”的植物根须熬水清洗、晾干后入库。
火车佬博客
更多»

資訊

    更多»

    點評

      我要點評

      登錄後才可以發布點評, 立即登錄

      地圖

      二維碼

      掃描家舍二維碼進入家舍手機版

      首頁 推荐預訂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媒體報道|加入我們|法律聲明|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