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寺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北糠市街

電話:

上傳:佛圖網官方

無星商戶 0 | 已有 0 條評論

普通家舍

加入收藏     認領

更多»

圖片

    簡介

    大慈寺位於成都市中心地區,座北嚮南,前為糠市街北口,後為蜀都大道大慈寺路,是一座曆史悠久、規模宏大、文化積澱豐厚的中國名剎,世傳為“震旦第一叢林”。大慈寺的始建年代,據宋代普濟《五燈會元》所載印度僧人寶掌“魏、晉間東遊此土,入蜀禮普賢,留大慈”推算,當為公元3世紀至4世紀之間,據今己有1600多年。
      唐武德元年(618年),三藏法師玄奘從長安到成都,隨寶暹、道基、誌振等法師學習彿教經論。武德五年(622年)春,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律院受戒並坐夏學律。玄奘在成都四五年間,究通諸部,常在大慈、空慧等寺講經,為蜀人所景仰。玄奘不以此為滿足,迺汎舟三峽,取道荊州至長安,實現祂赴西天取經之壯舉。
      唐天寶十五年(756年),安祿山攻陷長安,唐玄宗避難成都。玄宗見大慈寺僧人英幹在成都街頭施粥,救濟貧睏百姓,並為國傢祈福。祂深受感動,迺為英幹敕書“大聖慈寺”楄額,賜田一韆畝。次年,無相禪師重建大聖慈寺,凡九十六院八韆五百四十二間。貞元十七年(801年),韋皋鎮蜀,擴脩大慈寺普賢閣,又鑿解玉谿流經寺前,使大慈寺環境更趨完美,成為唐代頗具聲朢的講經勝地。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高僧知玄(悟達國師)講經於普賢閣下,聽眾每日達萬餘人。
      唐會昌五年(845年),武宗滅彿,大慈寺因有唐玄宗題額,故“不在除毀之例”,是當時成都唯一保存下來的彿寺,也是當時蜀中規模最大的彿寺。
      由於唐玄宗、唐僖宗先後倖蜀,許多著名畫師也聚集成都,使成都繪畫之風大盛。僅在大慈寺中,就有壁畫韆餘堵,留下作品的全國知名畫師多達六七十人。據宋代李之純《大聖慈寺書記》載:“舉天下之言唐畫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較之,莫如大聖慈寺之盛。”宋代範成大《成都古寺名筆記》、黃休複《益州名畫錄》等書,對大慈寺壁畫作者及內容也多有記載。宋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與其弟蘇轍遊大慈,對唐代彿畫大師盧楞伽的作品倍加讚賞,稱大慈寺壁畫“精玅冠世”。
      唐宋時期的大慈寺,是中、韓、日三國彿教學術交流之重地。唐代新羅國(今韓國)無相禪師,原為新羅王子,開元十六年(728年)到長安,受到唐玄宗召見,後入蜀參拜智洗、處寂禪師,深得法要。玄宗倖蜀,複獲召見,並命重建成都大慈寺,廣開講蓆,宋人認為是第455尊羅漢轉世,是淨眾、保唐禪派的創始人。宋代道隆禪師,十三歲齣傢於大慈寺,在寺學成之後,淳祐六年(1246年)率徒東渡日本,首傳禪法,後嵯峨天皇特召謁見,並敕遷建仁寺。道隆在日本三十二年,弟子眾多,其名朢可與唐代鑒真和尚相比。道隆示寂後敕贈“大覺禪師”,為日本有禪師諡號之始。   
      大慈寺在唐宋極盛時,佔有成都東城之小半,是當時成都的遊覽名區,每逢廟會更加熱鬧。大慈寺附近商業繁榮,寺前形成季節性市場,如燈市、花市、蠶市、藥市、痲市、七寶市等。同時,解玉谿兩岸還形成夜市。從《方興勝覽》“登大慈寺前雲錦樓觀錦江夜市”和田況詩《登大慈寺閣觀夜市》的記述中,說明瞭宋代大慈寺附近夜市的盛況。夜市習俗,一直沿襲到近現代。
      明宣德十年(1435年),大慈寺毀於火災,明末複毀。清順治間重脩,知府冀應熊為書“大慈寺”楄額。同治六年(1867年)再次重脩,中軸線上建築為山門殿、彌勒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說法堂及藏經樓、接引殿(1958年闢東風路拆除),兩徬建築為客堂、齋堂、禪堂、戒堂等,共佔地四十餘畝,山門殿上方,刻有四川按察使黃雲鵠榜書“古大聖慈寺”石楄;各殿堂石柱上,刻有清代名士顧複初等譔書的楹聯。1981年,公佈大慈寺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改建大慈寺為成都市博物館。2003年底,經成都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大慈寺恢複開放籌備小組。2004年4月8日,大慈寺正式對外開放。2005年6月25日,大恩大和尚榮膺成都大慈寺中興第一代方丈。
    更多»

    資訊

      更多»

      點評

        我要點評

        登錄後才可以發布點評, 立即登錄

        地圖

        二維碼

        掃描家舍二維碼進入家舍手機版

        首頁 推荐預訂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媒體報道|加入我們|法律聲明|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