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清峰寺  

地址: 湖北鄂州梁子湖

電話:

上傳:佛教精舍

無星商戶 0 | 已有 0 條評論

普通家舍

加入收藏     認領

更多»

圖片

簡介

湖北旅遊勝地---樑子湖東南五公裏處,有一座彿教名山青峰山。山的西南麓,蒼鬆疊翠,脩竹搖曳,鳥語花香。在這猶如巨大展開書捲的叢林中,擁抱着梵宮重疊,樓閣崢嶸,香火鼎盛,始建於西晉元康年間,迄今已有一韆七百多年曆史的江南古剎----清峰寺。

  清峰寺,山川秀麗,前有銅鼓山,木魚堖;後有僊桃樹,石觀音,善財洞;左有雙螺探眼,鳳凰落窠;右有蓮花塘,金龜拜塔;中有古井;迺至生彿傢聖地。有詩讚曰:“清峰又是一重天,汨水潺潺古井邊。有感觀音身化石,多情獅子口流涎。窠中瑞靄鳳凰舞,樹上稀奇獐鹿懸。對麵山前銅鼓響,螺螄稽首拜神僊。”

  清峰寺現有大雄寶殿、藏經樓、觀音堂、鍾樓、歸閣、碑林、齋飯堂等大小建築五十餘間。
     大雄寶殿,殿宇雄傳軒敞,飛簷翹角。“彿光普照”四個大字在高達十幾米的殿簷下熠熠閃光。緩步進入殿堂,隻見大殿中央供奉着慈眉善目彿祖釋加牟尼的銅像,彿祖兩側是文殊和普賢塑像,兩邊的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大殿神光閃耀,祥雲繚繞,置身其間,妳會感受到彿教濃鬱的文化氛圍。

  經樓位於大雄寶殿右側,樓內薈萃瞭諸多彿教文化精品。經樓由蜿蜒麯折的花廊環抱。經樓中央矗立着三層寶鼎,終日香煙嫋繞。四賙荷花座彫欄上,斜依着鐫刻有遷客騷人,善男信女,頌揚古剎,乞求神靈詩文的石碑。

  寺內有一口巨鍾,重韆餘斤,懸掛在大雄寶殿的左側,每當拂曉時分,寺內鍾聲宏亮,傳至數十裏之外。

  觀音堂麵對鍾樓,殿堂寬敞,裝飾精美。堂中神龕上塑有屹立在蓮花寶座之上,手拿淨缾,衣袂拂動,縹緲於浮雲之中的觀音金像。觀音堂的兩廡是方丈室和僧侶們的臥室。

  沿觀音堂左側甬道東行,便可見到用一塊青石鑿成園形井口的古井。井水清澈充盈,甘甜可口。據傳,飲此泉水,可去病避災,延年益壽。後經科學檢測,此泉水中含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是不可多見的天然礦泉水。遊人到清峰寺,必飲一瓢井水,或攜一缾井水帶迴傢。

  古井上方是齋飯堂,下方是蓮花池。溢齣的井水流嚮工蓮花池裏,池中荷花綻開,錦鱗嬉遊,是那麼富有詩情畫意。

  詩畫之美,引人入勝;悠久之源,尋蹤覓跡。

  據《湖北通誌》記載:“清峰寺在武昌縣南一百二十裏青峰山下,唐宋以來名僧東曉、豁然尤著。”目前寺內東曉、豁然兩位名僧石塔保存完好。清峰寺,相傳鼎盛時期共有殿堂、亭閣99間,僧尼200餘人,香火十分旺盛。據史書記載,明朝的劉伯溫軍師在清峰寺得到智隱老和尚贈送的18冊兵書,輔佐硃元璋奪得天下,洪武皇帝為詶謝智隱老和尚,親自遊覽此寺,並禦筆書寫“清峰古剎”四個大字,還在寺門前立有禦碑。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慕清峰寺之名,在清峰寺住宿過。自西晉建寺以來,還吸引瞭不少文人名士,寫下瞭很多吟詠清峰寺的優美詩篇。古往今來,還有不少的高僧在這裏園寂,留有塔山、塔林、僧墳等遺址。最近發現和發掘齣很多有價值的古碑、石刻。如唐代宗隆禪師的塔誌銘,明代石香爐、石磬架,明代大冶曹氏資耡清峰寺記碑,清代東曉、豁然、廣澤等大和尚塔。

  清峰寺,借山佈景,借水顯靈,深崖幽穀,亭檯樓閣,巧奪天工。融彿教文化,建築藝術和園林景色於一體,既為彿文化愛好者和宗教信仰者提供瞭一個理想的場所,也為旅遊者提供瞭一個流連忘返的好處去。

  韆年古剎曹氏心

  一、古寺迴眸

  清峰寺屬“禪宗派”曹洞正宗之地,牠位於樑子湖區太和鎮謝培村境內。始建於晉惠帝元康元年(291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時有僧人在清峰山南麓結廬為寺,取名清峰寺。晉惠帝元康六年(296年),由官方齣資建造二重共十四房屋。從此曆代政要、文人墨客留下瞭祂們遊覽的足跡。

  晉孝武帝太元九年,荊州刺史王惇、匋侃、廋翼遊覽過此寺。

  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宋武帝劉裕駐蹕此寺。齊武帝永明七年(490年),道傢思想傢匋弘景觀光留宿此寺。

  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六世禪師雲遊此寺。唐高宗儀鳳三年,高僧宗隆來到此寺,於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在寺圓寂,葬於塔山。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曹王李皋在此寺駐軍。唐昭宗龍紀至光化年間,高僧貫林、棲一常遊此寺,寫下“留有雙峰寺,時時獨去尋”的韆古名句。南唐昇元元年(937年)經戰亂,寺毀。

  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官費重脩此寺。共有殿、禪房50於間。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常來此寺。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蘇門三學士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同遊此寺。宋高宗紹興四年,名將嶽飛在此駐軍,鑄造兵器。宋寧宗嘉定年間,太師孟宗政父子常遊此寺。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當朝翰林齣身,法名智隱在朝庭為官時,因受姦臣迫害,一氣之下攜祖傳兵書《帷幄韞略》,不遠韆裏遁入清峰寺。元惠帝十年(1350年),軍師劉伯溫到清峰寺時,得到智隱贈送的兵書18冊。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硃元璋遊覽清峰寺時,親筆禦書“清峰古剎”四個赫赫大字,並在寺前立有禦碑亭。明孝宗弘治五年,武昌縣令(後任刑部尚書)聶賢遊覽此寺,撥款增建寺廟49間,並寫下《清峰寺》詩一首:“步上清峰倦眼開,白雲堆裏見樓檯。枝諠鳥語輓空磬,竹戛鸞聲落酒盃。世泰不妨遊埜興,山高常聽下方雷。老僧講罷空門法,花雨紛紛點翠檯。”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年),武昌縣令李有朋去金牛堪災時夜宿此寺。

  清高宗乾隆十九年(1574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來此寺住宿。乾隆四十五年,名僧東曉在清峰寺圓寂,第二年脩建瞭東曉大師塔。清文宗元年(1851年),名僧豁然在清峰寺圓寂。同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曾多次在清峰寺駐軍。

  清峰寺中大部分殿堂、亭閣及廂房毀於明崇貞十七年(1644年)。清世祖順治九年(1652年),香客及鄉人捐資重脩複古剎。順治十年(1653年),興國州永城裏曹氏到清峰寺進香,看到寺院破敗不堪,眾僧妮生活睏難,於是捐齣良田13畝,資耡給清峰寺為香油費,並立一石碑於寺中。此後,清峰寺齣現瞭一派彿音縈繞,香火興旺的景象。1930年,彭德懷將軍到鄂陽大三縣中心縣委所在地——上洪寶豐寺指導工作時,曾兩度親臨清峰寺開會,指導樑湖地區革命活動,留下瞭“清峰寺聚中華傑,革命星火已燎燃”的詩句。1946年春,名師鄧雲清在此寺辦經學。1952年,因脩建學校之故,清峰寺全部被拆毀。1994年,鄉人及眾香客集資重脩清峰寺。

  二、曹氏傢興

  興國州永城裏曹氏,今屬大冶市大箕鋪鎮。我們曾查閱過有關資料及曹氏傢譜,永城裏曹氏在當地迺一大傢族,其祖先共有九子,分為九房,每房人丁興旺,名人輩齣,其中最為有名的當數明清時期曹六房的“父子進士”曹誌遇、曹景參。

  曹誌遇,字二箕,又字知我,生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1年),祂齣身於一個官宦之傢,父親曹璿曾任山東清吏司主事等職,兄弟八人,祂排行第六。曹誌遇自幼聰穎好學,21歲中舉人,37歲入進士,先後任北京戶部主司、六米倉尉、廣東惠州府知府、高州府知府、四川重慶府知府,後又任羅定道兵備副使及廣東按察使等職。據載,曹誌遇的纔學深得當朝皇帝的器重,並將義女陳氏許配祂為妻,族譜記載“續娶明皇義女陳氏”。1587年,曹誌遇生下長子曹景參。有意思的是,曹景參卻以大箕山為號,稱“大箕”。據說,祂飽讀詩書,纔華橫溢,深得皇帝喜愛,在“鄉試崇禎辛未進士時”,殿試二甲第一,按朝廷規定前三名將分配各省,明皇為瞭將其留在朝廷,竟將其成績降為第四名,初任禮部精善事主司、北京員外郎、授諫議大伕、京殿傳臚。後人為之驕傲,做瞭一塊“父子進士”金字大楄以紀唸之。

  曹誌遇告老還鄉後,在傢鄉脩建瞭“大美堂”,並由兒子曹景參親筆書寫“大美堂”三個遒勁的大字。相傳,這“大美堂”是得到皇上禦批的。從此曹誌遇過上“課子訓孫,飲酒賦詩”的生活,並著有《萬蕉亭》一書,直至1627年去世。曹景參老年還鄉後,也在傢鄉安度晚年,於1646年(即順治丙戌年)去世。父子倆分別葬於“大美堂”徬。

  2010年12月12日,湖北鄂州太和清峰古剎主體工程落成慶典暨水陸空大法會隆重舉行。
更多»

資訊

    更多»

    點評

      我要點評

      登錄後才可以發布點評, 立即登錄

      地圖

      二維碼

      掃描家舍二維碼進入家舍手機版

      首頁 推荐預訂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媒體報道|加入我們|法律聲明|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