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家舍 途中家舍 佛寺機構 - 機構組織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地址:

電話:

上傳:佛教精舍

無星商戶 0 | 已有 0 條評論

认证机构

加入收藏     認領

更多»

圖片

簡介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最早期是以 “新加坡佛经流通处”创立,一九三三年七月十六日由道阶老和尚、转道老和尚、慧圆、瑞等、普亮、如安诸法师,及邱菽园、庄笃明、吴良标、吴新斋、陈有济、陈智豪、黄曼士、郑则英、蒋骥甫、洪子晖等居士,在寅杰律普陀寺发起筹组“佛经流通处”,推举:李俊承、黄曼士、洪子辉、罗承德、黄锡权、杨杞岩、吴良标、庄丕唐、庄笃明等居士为董事,通过简章十四条,以宏扬佛法,流通经书为要务。同年九月,编辑《狮子吼》丛刊于新国民日报。并相继成立莲宗放生会,念佛会。
  一九三四年元月十六日,“佛经流通处 ”召开第二次董事会议,决定创建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并推举转道、瑞等、瑞于诸上人及吴新斋、杨杞岩、吴良标、庄笃明、沈锦 兴、陈资豪、罗承德、郑则英、李俊承、邱菽园、黄益之、庄丕唐、林璧臣等廿余人为佛教居士林筹备员。选举转道老和尚、吴新斋、沈锦兴为筹备主任。由林亦林、陈子豪、庄笃明负责起草居士林章程。开办费按算一千元。二月廿二日于普陀寺召开首次筹备会议。决议先分设:财政、总务、布置、秘书等股。九月间,开第三次筹备会议,由李俊承居士购赠沐烈律廿六号全座楼屋为林所,并报效家私杂用等费一千元。庄笃明居士敬献玉佛一尊。推举李忠石居士为首届林长,吴新斋居士为财政,庄笃明居士为司理。组织就绪后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十七日,农历甲戌年五月初六,“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宣告正式成立。
  一九三九年春,迁林址于里巴巴利律一百二十号,从此,参加者日众,林务渐臻发达。但后因战事关系,林所又迁至水廊头中发律十三号,继续维持林务,使无间断。一九四一年,日军南侵,星洲沦为战区,灾黎日增,待拯方殷。本林同仁慨抱慈悲宏旨,济世大愿,遂决议再迁林址于最利便办理救济事业的大坡源顺街天福宫(俗称福建妈祖宫)。当时在领导师达明老和尚,广洽法师及李振殿、高敦厚、谢运塘、庄笃明、柯韵清、吴良标诸董事筹划之下,临时主办“中华佛教救恤会”,由李俊承居士为会长,广洽法师为总务主任,庄笃明居士为副总务主任,策动救济工作;郑天水居士为交际主任,负责向各方面联络,征集物资米粮,以利施赈;梁妙喜、姚欣莲为妇女正副主任,协助募集旧衣服,及施粥工作;达明老和尚与陈乐求居士共同主持施粥事宜;同时推转岸老和尚,郑荆伦居士率领会员分赴答淡岛及丰盛港两地,积极垦荒种植,以救民食;秘书处主任潘慧安,赞襄一切会务,不遗余力。救恤会分设难民收容所廿七处于各大寺院庵堂,每一分所各设正副主任等职员,专司其事。当时工商学各界,以及青年士女参加成为会员者达数千人,使一般少壮避免军补征役,聊尽掩护之力。在三年余沦陷期间,举凡:赈恤、施医、赠药、施棺、惠赠米粮、施衣施粥等救济工作,日以继日,悉力以赴,贫苦难民,咸沾利益。
一九四六年,星洲光复之后,为使基础趋于巩固,迁至现址,由李俊承居士继任第五届林长,积极整刷林务,淬励奋发,气象一新。所办慈济善举,迭获社会好评!本林自创办以来,虽多次迁址,但一切林务发展,可称顺利。一九四八年春,第七届董事会改选,继起领导者为正副林长张淑源、李振殿二位居士,正副司理由潘慧安、庄为璋二位居士分任。增设交际部,以增进与各慈善团体联系,推动佛化生活,发挥利他精神,裨益社会,实非浅鲜。为求适应社会环境与林务的发展,一九五零年一月廿二日第七届董事会,推举张淑源、李振殿、庄丕唐、庄为璋、潘慧安、畢俊輝、鄞永千等七人负责拟草十四章卅八条章程,经董事会议详密审查后,并提交林友大会通过实行。
在刚迈入二十一世纪之际,回顾我林67年的光辉历程,催人奋进。这些年来,为秉承“弘法护教、慈悲济世、修福修慧、平等普觉”的宗旨,我林在历届董事同仁的携手合作、各位林友、护法居士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下,林务蒸蒸日上。在弘法、慈济、医疗、教育、文化及培训僧才等各个领域,做出了大量扎实的工作。最近几年,居士林更是大力推广社会的慈善福利事业,同时在维护种族团结、宗教和谐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造福了社会、造福了人群
更多»

資訊

    更多»

    點評

      我要點評

      登錄後才可以發布點評, 立即登錄

      地圖

      二維碼

      掃描家舍二維碼進入家舍手機版

      首頁 推荐預訂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媒體報道|加入我們|法律聲明|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