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九龙寺  

地址: 湖北省麻城市阎家河镇柏子塔村

電話:

上傳:佛教精舍

無星商戶 0 | 已有 0 條評論

普通家舍

加入收藏     認領

更多»

圖片

    簡介

    九龙寺,位于湖北省麻城市阎家河镇柏子塔村北九龙山主峰中央,始建于隋末唐初。据《麻城县志》、《阎河风光》记载,九龙寺系隋代末年,秦王李世民行军至此,观察情势,为镇伏妖龙祟祸,斩杀十条飞龙首级之处。后太祖李渊退位,太宗秉政,听从唯识初祖玄奘三藏法师之谏,亦为消弭自己在开国征战中的杀业,超度军中阵亡将士亡灵,故而敕令扩建。现寺内弥勒殿前东、西两侧各种有一株唐柏,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成为麻城阎家河镇历代兴衰,沧桑变迁,人世无常流变的见证。

      【寺院胜景】

      寺中大雄宝殿之后,山顶有塔一座,系唐德宗敕命虚应禅师主持修建。史载塔高九丈九尺,塔刹覆以铁镬,有柏树盘生其中。现残高34.7米,蜀楼阁式砖塔,共九层,正六边形,除第一层利用岩石,面南凿一圈顶门外,其他门窗皆属浮雕敷设。正中大龛供奉本师释迦牟尼如来尊像,其左、右上角又各置一小龛,内供代表甚深般若空观学派之圣文殊师利菩萨本尊像和代表甚深般若广大行派之弥勒菩萨本尊像,表法涵有二大车轨具足圆满之意。

      据残碑记载,塔内曾按唐密曼陀罗布置,塔刹供有圣文殊师利菩萨之发髻舍利,刹下各层供奉有圣龙树菩萨、唐密著名金刚智、善无畏、不空等大师的袈裟、锡杖、碧琉璃宝钵、开口三股金刚降魔杵(属于典型的唐密所特有之等金刚乘法器)和由金银、玛瑙、砗磲、珍珠、密色瓷精巧制造的各种珍宝供具,并有上述宝物所塑造的金、胎二种法界坛城。全塔建筑规制疏朗巧妙,内有螺旋踏道,时至今日,无知乡野游人大多登塔远眺,致使千年古塔临近崩塌,寺僧大多为之叹息。

      塔身由外壁、回廊、塔心三部份构成,自下而上逐渐缩小,俗称“内外双层宝塔”。此塔系我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历法历算专家,僧一行大师在晚年带领近传弟子精心设计,尊照由印度传入的《时轮金刚》修法仪轨,以北京为本初子午线,精准测量全球经、纬二线,核准四季日、月经行投射大地之角度,以文殊般若之智、经天纬地之才,择点起塔。成就现在每年金风送爽时节,立秋之日的正午午时,晴空万里,塔之四周是没有影子的奇妙现象,东楚大地文人墨客书载“柏塔秋荫”。

      由于寺、塔所处之地是典型的火山喷发之后冷却的石灰岩变质后地貌,所以在塔四周随处可见古代僧团为修行而造修的殿、廊等建筑柱石,在极其坚硬的巨大红色岩石上明显的经人工雕凿后才有的踏步、上山台阶痕迹以及柱础圆洞,为修造法堂、藏经阁而在山岩上开凿的踏步、正四边形垂直地面九十度的广大方形石壁,乃至山谷涧溪旁岩石之上一处处大成就者示现神足通力踩踏之后遗留的巨大脚印,甚至直径达五米的几个巨大石碾的遗址,说不能尽……不禁令人追今抚昔,浮想联翩。

      九龙寺山门对面西望,是民间传说中的第十条因迟到一时三刻被唐皇剥皮抽筋而亡的飞龙息落之所。这飞龙山至今从山脚到山顶仍光秃秃的寸草不长,山石表层黑色,内呈褐色。每遇久旱暴雨,从山顶流下来的泉水也呈褐色,殊为奇特。弥勒殿前下坡东、西各有竹林一片,智慧泉一眼(上有西钟亭一座),远远望去,恰似一巨龙之龙头状,实是奇山奇石奇景。

      目前山僧希望在一个多月来对大雄宝殿和弥勒殿地板装修、墙面粉刷、塑造全新佛像、十六大上座阿罗汉和四大天王圣像启供等诸多基本装修工作完成之后,尽快再继续装修铺设好小经堂、客堂、库房,特别是集中精力完善僧寮内部设施,保障僧人安住所必须的基本生活环境,确保大众修行的正常运转,通过努力,集合十方善信、大德居士的清净供养和自己出家前积攒的一点微薄积蓄,在最短的时间内(大约两年),尽快将九龙寺修建成为鄂东北三省交界,辐射周边地区的智慧本尊圣文殊菩萨应化唐密金刚乘根本道场,使寺院形成集念佛、参禅、学习教理、禅修、念诵、辩经、闭关于一身,圆满具足朗忍修习(道次第)的十方丛林,并适机尽快启建湖北省第一座僧学院。

      【当今住持】

      智德法师,

    湖北省麻城市阎家河镇柏子塔村
    更多»

    資訊

      更多»

      點評

        我要點評

        登錄後才可以發布點評, 立即登錄

        地圖

        二維碼

        掃描家舍二維碼進入家舍手機版

        首頁 推荐預訂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媒體報道|加入我們|法律聲明|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