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網 |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886073492256
查看: 626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每个人的回忆里都有一辆自行车

[複製鏈接]

27

主題

0

收聽

5

聽眾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積分
2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12-13 15:57:0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旅途分享
地區: 其他
每个人的回忆里都有一辆自行车




聊起记忆中「自行车」这个关键词,你会想起什么呢?


是初学自行车的孩子,骑着四轮车,歪歪斜斜却仍奋力前进的可爱模样?
还是初中放学和朋友出去玩耍的重要交通工具?
是大学时候校门口那推自行车在等人的男孩?
还是每天上下班坐公交时旁边自行车道上努力奋进的青年?
又或者是,每每梦中常常回忆起的小时候父亲骑自行车载货的背影……



陈奕迅的《单车》也曾用「自行车」作为对父亲的回忆,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难离难舍想抱紧些
茫茫人生好象荒野
如孩儿能伏于爸爸的肩膊
谁要下车
难离难舍总有一些
常情如此不可推卸
任世间再冷酷
想起这单车还有幸福可借

不论什么人、什么年纪,自行车陪伴我们走过回忆,又走出生活,也尝试走一些没走过的路,与原本毫无相干的人,开始有了交集。




游走找灵感 用水彩渲染生活

MarinaRen与自行车的相遇,来自于两幅美好的水彩画,骑着自行车的爱迪生和赫本,在MarinaRen笔下更加肆意、自由、快乐。



MarinaRen是一位热爱运动的艺术家,她认为,骑行相对是一种更自由便捷的出行和健身方式,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的都市,有时候两个车轮能到的地方、看到的风景会更多。而通过经常骑车在街上游走,也给她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也让她用水彩的方式渲染出更漂亮的生活。


骑车是自然的存在 慢的是心境


创作灵感常常来自于生活,从事设计工作的Vincent和Henry,两人对城市的变化相当敏感,骑自行车对他们而言是认识都市最快的方法,比走路快一点,又比骑机车舒服一些。且在骑乘的过程中,可以更清楚认识自己所生活的地区,人与城市的连结也就越来越紧密。




Vincent为器研所的摄影展,拍摄一系列关于自行车与城市的作品,也因为摄影展,他们发现骑自行车是溜达一座城市最适合的交通工具,它的速度不快不慢,骑乘时(除非心事重重)五感得以完全打开:眼睛看着沿路风景,耳朵听的是孩子们嬉闹的声音,鼻子闻得到某户人家传来的酱油香,手握着握把、脚踩着踏板,以自己喜欢的节奏慢速向前。




当前进的速度放慢,看到的事物变得清晰,人的心境也会有所不同。骑车的时候头脑会不自觉开始思考,想得当然不是什么艰难的问题,而是透过思考,感觉环境的改变,拉近了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不再只是讨论着某处,而是那个「我所生活的地方」。




胡同与自行车 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


Erica来自台湾,曾在西雅图和纽约留学,现在北京专心打理她的农夫市集。

在北京,胡同、自行车、市集,这三样似乎是一种固定搭配。






Erica在北京的某个胡同里寻找一个地方,让农夫市集回归胡同。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骑着自行车来市集,因为胡同里也不方便停汽车。那种感觉特别自然,特别环保。”

于是,胡同与自行车这对儿CP逐渐回归市集,在Erica眼中,它们并不是标榜某种气质的符号,而是自然的生活状态。

耕读自然 骑行让生活更美好

台湾上趣团队在泰宁规划的“耕读李家”项目近来吸引了很多人慕名而来,闽台美丽乡村交流中心也逐渐成为很多都市人群逃离钢筋水泥的独处圣地。

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大玻璃窗洒在室内的沙发上,手捧一杯当地特产香草茶,再配一碟手做糕点,望着窗外丹霞岩貌,此乃美哉!
在李家起初规划的时候,上趣团队就提出原生态生活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倡导骑行,减少机动车进入景区,同时也画出自行车专用道,为每年举办环绕李家岩的骑行活动做足了准备。





其实,无论热潮是兴起或是衰退,人们因经历这些过程会开始思考,自行车究竟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自己到底适不适合骑车、喜欢骑什么样的车?有了疑问,才会试着从生活里找出答案。

自行车不应该是一种流行,它自然地存在,是日常里实用的生活对象,也应该是我们环保生活的一种方式。

你回忆里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呢?
你是否还会重新骑上你的回忆,回归生活呢?


Y小姐 途中家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 推薦預訂 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媒體報道| 加入我們| 法律聲明| 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