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網 |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886073492256
查看: 652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流转百年的甜蜜记忆与“技艺”

[複製鏈接]

230

主題

1

收聽

5

聽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4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9-14 13:21:2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旅途分享
地區: 其他
流转百年的甜蜜记忆与“技艺”




记忆里,
紧牵着家人的手,
逛逛庙会或绕绕热闹的集会,
总能望见这缤纷、
甜腻的各形各样的“糖人”。

糖人技艺是一种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卖艺人担着火炉及糖料兜售。制作多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

相传宋代即出现此类的糖工艺,熬化的蔗糖或麦芽糖制成人物或动物等平面造形,时称戏剧糖果,多么饶富趣味的称呼呢!



▲画糖,多流传于四川,自贡地区为多

糖人的制作工艺,可分为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



▲台湾翁登贤 被誉为国宝级的吹糖师傅,屡随行大使团至国外表演

「吹糖」的工序是将糖料煮化,呈半凝固样,立刻揪下一团,搓揉成球,再使用麦秆对球体吹气,运用捏、转等手法塑形,剎那形成浑圆的生动姿态;相对于吹糖的立体,「画糖」则是平面的,用勺、铲将糖浆于石板或铜板上绘出,因糖稀在板上冷却很快,所以动作便是一气呵成的淋漓。



▲美国画家罗伯特·弗雷德里克百隆(Robert Frederick Blum)于1893年绘制日本街道
孩童围观吹糖艺人创作的场景,得以见得邻近的中日两国糖工艺可能存在相互交流之关系

而在日本,八世纪存在的糖工艺,单手持着镊子或剪刀,另一手则是忍受高达90度的半凝固糖浆,两到三分钟之内一剪一拉,形塑精致姿态,此技艺被称作「饴细工」(あめざいく),即糖雕。

与中国糖工艺相同,面临凋零的困窘,年轻传人手冢新理于「饴细工」的基础上,进而改良出别于传统不透明的剔透感。2013年在浅草开立「浅草饴细工 アメシン」引领风潮,精彩的技术与别样的产品吸引媒体、网络大幅报导、分享与邀约。



▲铰剪金鱼的样态



▲填入食用色素,可放进装有防潮珠的袋中,使作品可长年保存



▲「浅草饴细工 アメシン」的产品—夏季主题的和风棒棒糖

在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过往的糖工艺是表演,也是孩子们手掌心上的玩物,在逐渐式微的传承下,现代的人们用艺术的手艺,成就一件件甜蜜作品。


◆  ◆  ◆  ◆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途中家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首頁 推薦預訂 心靈家園 佛寺機構 家舍地圖 周邊商品 心靈之旅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媒體報道| 加入我們| 法律聲明| 用戶協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