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家舍

標題: 这就是乡村记忆馆的样子! [打印本頁]

作者: 佛教精舍    時間: 2017-12-1 14:24
標題: 这就是乡村记忆馆的样子!




几年的乡村工作让来自宝岛的伙伴们对大陆的乡村越来越依恋,虽然大家对于乡村的记忆有所不同,但对于乡村的热情却有增无减。

大家也曾设想去建造一个属于我们“途中家舍”自己的乡村记忆馆,讨论各自心目中乡村记忆馆的样子,最近看到安吉山川乡的这栋建筑,也着实让我们燃起了学习和借鉴的热情。




安吉山川乡船村,距杭州主城区西北方向约60公里,海拔约220米,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形成一个盆地,良田千亩,一条溪流贯穿东西,流水长年不断。

入村前是一条蜿蜒曲折的狭长小径,一边是竹林,一边是溪流,过后则豁然开朗。




限制与创造

针对现状实际情况,设计团队提出3个问题,如何合理利用现状资源;如何引入青山绿水的风景;如何使建筑具有乡村特色韵味。

为了避免相互干扰,与农居的相邻界面不开或尽量少开窗户,临马路墙面1.3米以上才开大窗,坐在里面可不受道路干扰,但依然能看到对面的山水景色。





在大空间中尽量多的设置天窗,这样使得风景最大化的映入室内,也尽可能减少对周边民宅的干扰。

团队找来村里的老工匠,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就地取材,收集村民造房子剩下的红砖并以当地黄泥墙工艺做为建筑外表皮,门窗由木匠现场制作。





因乡土材料的运用,建筑自然,朴素,融合于山水。

去装饰化设计

顶部每跨设置一个天窗,除了满足采光需要,更引入周边的山景,做为乡村记忆馆的核心功能空间,在这里能感受到自然山水和传统手艺,现代生活的融合。

内部空间朴素自然,墙面内外一致,地面则用水泥做磨光处理,屋顶则是保留了原始木屋架的结构美感,软装也以原木为主,使建筑、室内融为一体。






低成本设计尝试与挑战

很多时候,建筑师的主要工作在现场,帮工匠把握一下比例、尺度等基本美学。

由于全部是泥工和木工熟悉的材料和建造方式,工程进展相当顺利,不到三个月就建成投入使用。






相比于城市的项目,乡村项目的创造心态更轻松自然,乡村记忆馆建成开放后,村民和游客逐步参与其中,每逢节日,这里都会举办聚会,也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乡村记忆馆展现的不仅是传承,更是新生!

























歡迎光臨 途中家舍 (http://www.home-way-hom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